在人類歷史中,很早就有音樂的出現,像是創世記第四章提到,猶八是一切彈琴吹蕭之人的祖師。雖然我們不知他們彈琴吹簫的目的為何,但是這意表,在當時即開始有樂器的出現,有人彈琴吹簫。隨著時間、空間的不同,音樂的展現差異甚大,但不變的是,一直到現在,音樂仍存在於世界各地的人類生活中。而什麼是音樂?為什麼它能一直存在?記得國中理化課,老師說:「音樂就是悅音,悅耳的聲音」,但筆者認為,音樂不僅僅是悅耳,它更有承載想像、表達感受想法的能力。
記得唐崇榮牧師常說:「音樂是時間的藝術」,從音符的開始、停頓,到結束,每個音符擁有的時間,連結成節奏,而它們高高低低的關係相繼出現形成旋律,堆疊則形成和聲。當人要欣賞一首曲子,是無法按快轉來感受演奏者想表達的意境。音樂是透過時間傳遞人無法以言語表達的心思感受,投入其中更讓人忘卻時間流轉,引導人超越時空的限制,回憶過去、表達現在,或是遙想未來。
現在許多商業活動即是透過音樂這樣影響人於無形之間來營造氣氛。電影、電視劇在不同情節襯上相呼應的配樂,賺人熱淚或是毛骨悚然;咖啡廳放著慵懶的爵士樂,讓人放慢生活的步伐;速食店裡則是熱鬧滾滾的音樂,不自覺加快人吃飯的速度,減少佔桌率。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汽車廣告,配合不同的訴求,也配上不同的背景音樂,像是2008年福特汽車廣告曲,歌詞說:「You
got the whole world around」,配合廣告告訴你,只要有這台車,你就可以在不順遂時,開車兜風,然後找回真實的自己。而主打女性客戶的裕隆酷比汽車m'car廣告,則是配合郭采潔的歌,對女生說:「有車會讓世界變大,要過好妳的人生,王子才會現身」。廣告劇情配合音樂除引人注意、讓人記得外,更在情感上告訴你,擁有這輛車,你就擁有世界。
因著音樂有這樣影響人於無形的特性,在心理治療當中,有治療師會藉著它來作治療。在個別諮商中,當案主有與人不易建立關係的狀況時,藉由他對於音樂的喜好,可以成為建立關係的媒介。因為相較之下,人對於有共同興趣、喜好的人是較容易互動與親近的。同時,在談話的過程中,案主表達自己對於音樂感受或是歌曲意涵,治療師可以了解他的心理狀態,能發掘他目前在乎的人事物,及其對應的想法、感受或行動。面對有情緒表達困難的案主,音樂創作則能成為他抒發自己情感的管道。有時治療師也透過播放或演奏案主喜歡的曲子,作為案主改變的鼓勵。另外,在肌肉控制的訓練或復健上,重複不變的動作,是令人感到相當乏味的,但是配合音樂的穩定速度,讓人從事反覆相同的練習時,可以維持步調,同時透過不同的曲調可增加趣味性,來減少因無聊而放棄的機率。
在團體及機構中,若是透過合奏或合唱的方式,也能達到心理治療的效果。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Alfred
Adler在《自卑與超越》一書中曾說:「生活的意義在於對別人發生興趣以及互助合作」。合奏或合唱是唯有合作才能完成的事情,包括要理解作曲家的心思、要跟從指揮的引導、要與同聲部的團員和諧、要與不同聲部的團員或輪流或共同呈現音樂的主題。這使人在訓練過程中,除了能付出辛勞來學習演奏或演唱技巧外,更能培養彼此傾聽、協調的能力。藉由表演,可以得到成就感,不過,更重要的是,這個付出個人辛勞、投入團體合作的過程類化到日常生活時,能夠幫助人獲得生活的意義。就像電影「修女也瘋狂II」那群頑皮搗蛋的學生,因著合作的過程,找到自己的專長與定位,並且發揮創意與自信,在比賽中有著令人感動不已的演出。從上可知,以音樂作為治療的媒介,無論是個別或團體,都可以帶給人相當大的幫助。
音樂是如此美好,更影響人於無形,而在現今科技發達的日常生活中,人接觸音樂的機會相當多。以前可能就是聽廣播、到教堂作禮拜,或有慶典時請戲班子唱戲,除非自己哼哼唱唱,不然音樂是不會隨著你到處遊走。但從隨身聽的發明開始,到現在的手機、iPod,只要你按下撥放鍵,無時無刻都有各式各樣的音樂相伴,不再受到時間與空間的限制。
從現場、到留聲機、廣播、再到現在多樣的播放工具,科技改變了使用音樂的形式,無形之中也改變了生活。音樂成為跳脫煩悶生活、增添生活樂趣的媒介,譬如說,搭捷運時,人人帶著耳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雖然各種工具的改良,都是希望為人類生活帶來便利,像是電子信箱、即時通、手機,都可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同樣,音樂的可即性增加,也讓人隨時隨地可以享受音樂的美好,但是人類使用這些工具的方式,若一不留神,會使我們失去原先使用這些工具的美意。
音樂承載想像並表達感受想法的能力使人自得其樂,但是自我陶醉的同時,也代表缺乏與生活場域有真實的接觸,在不經意間,我們使用音樂來冷落周遭的人,極端自我享受音樂的同時,卻隔絕其他人的存在。曾幾何時,我們在乎不在生活周遭的人事物,多過每天都會見面的人呢?現今的生活,有太多事物會轉移我們的注意力,對於明星八卦、連續劇進展一清二楚,但是家人、朋友、同事的近況卻常常一問三不知。
音樂除了讓我們跳脫煩悶生活、增添生活樂趣外,更是要讓我們能彼此溝通、互相了解,在投入的過程中共鳴。好好使用音樂是在當心中有話說不出時,聽到有共鳴的曲子,才覺得自己得到理解及認同;心情難過時,就自己哼著歌,邊散步邊哭;與好友相聚時,一同歌唱或演奏。讓音樂僅作為轉移注意、宣洩情感或是增添樂趣,成為自己暫時的出口,會失去它最美的意涵。
對筆者來說,音樂它最美的時刻,是在於歌詠正確的對象以及在過程中,人與人的同心協力。每當想起音樂能對人有這麼美好的影響,聽到餘音繞樑的音樂,筆者常常感恩,謝謝造物主讓我們有曲可以聽、有歌可以唱。而最最感動的就是,不僅僅是聆聽,更是參與在音樂當中,像是在音契服事時,成為其中的一員,當詩班與樂團在指揮的帶領下,各司其職,將每顆音符一同美美地獻給主,讓聽眾聽見讚美主的聲音,而願意加入稱頌主的行列時,真的會說,音樂好得無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