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前敬拜領袖的告白
Why I Left the Contemporary Christian Music Movement - Confessions of a former worship leader

(續上期)

我兒子克里斯17歲時,因為青少年敬拜團發生音樂的問題,沮喪地哭著來找我。青年部的牧師邀請一個基督徒搖滾樂團在每週的聚會帶領敬拜,他的動機很真誠:他們可以邀請學校尚未信主的同學來,他們可以透過音樂認識主。克里斯認為教會音樂的特徵聽起來就是「很酷」,對未信者沒有攻擊性。這個搖滾樂團表演的是重金屬搖滾,非常大聲,強烈的節奏讓克里斯幾乎站不穩,心臟快停了。

克里斯沒辦法繼續待在那,這些音樂對他的心靈有著負面的影響,於是他走出去躲避。青年部牧師追出來,告訴克里斯身為負責同工應該支持這場音樂會,要求克里斯回到現場。克里斯試著解釋他的憂心與混亂的心靈,不過他無法適當地表達他的壓迫感。這位非常投入CCM、能言善道的牧師讓克里斯感到非常愧疚,好像克里斯對音樂會的態度錯了。這位克里斯敬愛的屬靈領袖,以他自己具說服力的意見向我兒子提出挑戰。

牧師是我在音樂事奉的好朋友與同工,他在敬拜團唱歌,我們時常一起禱告。但是我需要與他好好談談。對這件事情我們心平氣和坐下來談,他講的都是這本書提到的CCM論點。談到音樂與其他基督徒生活方面的問題,他以他的信仰向我提出挑戰:在教會裡上帝接受不同人的不同喜好與品味。他說我們不應該因為個人的品味來論斷別人的選擇,他認為上帝是多元化與富創造性的上帝,畢竟,上帝創造不同類型的人,給他們不同的音樂欣賞能力。

這些都是非常強有力的CCM觀念。我告訴他,我無法接受這些表面上的論點,我需要明白聖經怎麼說。於是我花了相當長的時間研讀聖經關於個人的選擇與品味。我找到聖經清楚的原則,教導我們勤勉地逃避任何與罪惡有關的個人喜好或風格,並且限制我們使用個人喜歡的事物。今天許多教會的現代派採用的音樂風格皆違反以上兩項原則。

聖經告訴我們,如果要活出討上帝喜悅的聖潔生活,我必須注意我信奉的風格與時尚,而且我必須關心別人的需要勝於自己的需要。對我而言音樂正好是個特別重要的議題。但我更明白我看的電視節目、我讀的書、我上網瀏覽的網站,以及我到哪裡度假,都要小心選擇。

現在我要告訴你我查考到的聖經原則重點。我不是要武斷地解釋相關經文。不過如果你是重生的基督徒,聖靈會教導你,我有信心遲早你會被引導到與我相同的結論。 「各樣的惡事要禁戒不做。」(帖撒羅尼加前書5:22)

今天許多基督徒寧願不討論這節經文,因為如果真要應用,它要求我們放棄許多我們珍愛的世俗的事物。不過它的益處大家都看得到。保羅說的不只是惡事本身,更包括惡事的型態。 希臘文翻譯過來的「型態」(form)這個字還帶著看事情的觀點、呈現出來的樣子、流行的事物與形狀。聖經要我們節制,意味著我們應該避免這些事,或限制自己以免沉迷於此。

我們不只應該避免邪惡與肉體的私慾(即使只是它呈現的形態),連不道德的暗示都應該避免。以弗所書5:3「至於淫亂並一切污穢,或是貪婪,在你們中間連提都不可,方合聖徒的體統。 」新國際版英文聖經(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 )翻譯為:「至於在你們中間絕對不可以有不道德的性暗示,或任何形式的不純潔或貪心,因為這些對上帝聖潔的百姓都是不合宜的。」

耶穌說,「只是我告訴你們,凡看見婦女就動淫念的,這人心裡已經與她犯姦淫了。 」(馬太福音5:28)耶穌把我們認為看不見的與看得見的罪與私慾等同看待,如此一來,我們不只應該避免罪與私慾本身,我們更要避免罪與私慾帶來的任何暗示與相關事物。我們必須也避免任何讓我們在心裡「考慮一下」的罪。

讓我們實地把上列經文實行在CCM的敬拜。當我們把搖滾樂帶進教會,我們就違背了惡事應禁誡的誡命。我們犯的罪是:
*擁抱罪的型態(或罪的工具),因為CCM模仿世界的音樂與表演風格,而這些音樂與表演風格與各樣不道德的事情連在一起
*放縱我們的私慾,污染我們的思考
*背叛主:煽動人對抗上帝的誡命與規範

我們應該避免所有以各種方式與今天的罪惡與不道德連結的音樂風格。不論在教會或自己的生活裡,我們都不應該用它。

(全文完)


〈題目〉聽了《馬太受難曲》其中幾首選曲,你有何感受?

〈回答〉基督教聖樂的世界原來是這麼的浩瀚、會引人這麼的靠近上帝啊!另列舉幾點感受,略述如下:

第47首:以前就曾聽過這首曲子,只覺得很好聽,並不知道在唱什麼,就當作一首好聽的曲子而已。現在有所學習以後,才明白竟然是在唱彼得內心對於三次不認主的懊悔,這樣嚴肅、而且充滿內心痛苦的內容呀!

第73首:合唱的那一句話:「這個人真的是上帝的兒子!」雖只短短55秒,但是人聲和器樂配合得那樣的好,一起把氣氛營造得彷彿是從天上來的音樂,也彷彿是試著把聽眾的心思帶到天上去……雖然非常溫柔卻充滿讚嘆與堅定感,我有強烈地信心再次被堅固的感覺--這句話是真的:「耶穌真的是上帝的兒子!」

另外,我也想起十多年前我曾有過的一個感受:

十多年前,那時我二十初頭,受洗沒有多久,曾在台下聽張南驥教授(生物科學家)說過:「聖經上說的『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 』這句話是非常真實的:從我們研究分子生物的角度所看見的一朵花,那真是不只是美崙美奐可以形容,真的是就連所羅門最威榮的時候所穿的衣服的華麗也比不上。」

當時台下的我就心想,哇,分子生物學家因為比我們一般人有更多的研究、更深入了解一朵花,而更認識上帝,對信仰有更堅定的信心。

我現在參加這次音契聖樂學苑的網路課程已近尾聲,心中就是湧出了與當時十多年前同樣的讚嘆與感嘆:原來是需要有訓練過的耳朵以及頭腦,才能了解偉大的音樂作品,也會因此與這些作品一同更讚嘆上帝的偉大啊!

一旦人稍作一番努力與預備,能領會這些偉大的音樂作品之後,便很難不被這樣有豐富內涵的音樂作品所吸引;對於已認識上帝的人,則可以藉此彷彿又更靠近上帝了,信仰更堅固了。

對於巴哈的《馬太受難曲》等等聖樂,我以前和一般大多數人一樣是覺得很沉悶的,理智上知道這應該是很重要的作品,可是總不知如何入門聆賞;現在明白了,之所以會覺得沉悶的原因,是因為諸如巴哈的音樂,並不是屬於一聽即能懂的音樂。而是要具備一些條件之後,才能聽得「懂」,然而一旦聽「懂」了,就會因為領略了它的偉大之處,而視之為寶貝。

參加這次認識巴哈的網路課程,就為我充實了條件;而且不僅能開始懂得如何欣賞巴哈的《馬太受難曲》,相信對於往後如果還有機會再接觸更多的偉大聖樂作品,也是很好的知識上的預備。謝謝音契網路學苑的成立與老師的用心付出。

我很慶幸自己在2個月前有決定要報名此課程,當然心中有更多的是對上帝的感謝。謝謝上帝賜我恩典,給我這機會學習,開始入門認識祂早已賜給世人的音樂瑰寶-----聖樂。

我也感到自己又再一次實際親身體會、印證了聖經中的這句話:

「若有人以為自己知道什麼,按他所當知道的,他仍是不知道。」(林前8:2)


〈題目〉以現今教會的眼光來看,唱現代詩歌會眾容易投入、簡單易懂、容易帶動氣氛;然而唱《馬太受難曲》這樣的聖樂勞師動眾,又要花費大量金錢與心血,還有音樂演出的水準要求,加上德文歌詞難以引起共鳴,根本不考慮演出,因為太不划算。你的看法如何?

〈回答〉我是敬拜團的Vocal,我目前服事的教會是以敬拜讚美為主的教會,我在詩班服事的這幾年裡,親身經歷了教會轉型時,詩班的興起與沒落。許多班員因為無法接受詩班必須順服教會權柄轉型為敬拜團的事實,選擇離開服事。這些班員中不乏極具音樂恩賜或在詩班長期接受音樂裝備者。曾經我們在詩班同工開會時也多次討論到是否要把「音樂」從詩班的異象中拿掉,因為教會領受的異象是「敬拜」,追求音樂的成長可能使我們的敬拜失去正確的焦點。

然而重點是,敬拜的意義是什麼?耶穌說:「拜祂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來敬拜祂」。如果我們真的明白敬拜應該以上帝為中心,而我們用來敬拜的音樂能幫助我們更專注地敬拜,我們就會知道該如何選擇敬拜的音樂,音樂能夠幫助我們更深的經歷神,讓我們屬靈的生命得著餵養與供應,我們的心意會更新而變化,我們的生命也會更豐盛。

好的音樂可以傳達真理並且引領我們與主真實相遇,相反的,有些音樂雖然旋律優美,卻有可能是完全與我們信仰理念背道而馳。巴哈創作《馬太受難曲》,因為主使用巴哈藉著音樂提醒我們十字架的救恩,又藉著歷代音樂家,這個寶貴的信仰得以流傳至今。今天我們聽巴哈的音樂,得以知道神的心意,屬靈的生命得著餵養,幫助我們成為真正合神心意的基督徒。反觀現代音樂中,雖然也不乏許多悅耳動聽的歌曲,卻是為了取悅人心,達到休閒娛樂的效果。結果是人的心暫時得到安慰滿足,人成為敬拜的主角,上帝成為配角,聖經基要真理被忽視,人對神的疑惑沒有得到解答,生命無法更新。

然而,要能分辨如何選擇合適的敬拜音樂,需要經過訓練與思考,也需要在聖經真理上裝備自己。 另一方面,在流行音樂的浪潮下,充斥在我們四周、來自於世界的聲音又多又雜,用音樂服事的基督徒,必須要隨時儆醒與主同行,才不會讓自己迷失。

參與這次的課程,不僅解答了我在服事當中的疑惑,也為我提供了一個清楚的服事方向與接受裝備的管道。我希望透過持續不斷的在真理上造就自己,在音樂上接受裝備,可以榮耀上帝、影響教會、造就信徒。


在人類歷史中,很早就有音樂的出現,像是創世記第四章提到,猶八是一切彈琴吹蕭之人的祖師。雖然我們不知他們彈琴吹簫的目的為何,但是這意表,在當時即開始有樂器的出現,有人彈琴吹簫。隨著時間、空間的不同,音樂的展現差異甚大,但不變的是,一直到現在,音樂仍存在於世界各地的人類生活中。而什麼是音樂?為什麼它能一直存在?記得國中理化課,老師說:「音樂就是悅音,悅耳的聲音」,但筆者認為,音樂不僅僅是悅耳,它更有承載想像、表達感受想法的能力。

記得唐崇榮牧師常說:「音樂是時間的藝術」,從音符的開始、停頓,到結束,每個音符擁有的時間,連結成節奏,而它們高高低低的關係相繼出現形成旋律,堆疊則形成和聲。當人要欣賞一首曲子,是無法按快轉來感受演奏者想表達的意境。音樂是透過時間傳遞人無法以言語表達的心思感受,投入其中更讓人忘卻時間流轉,引導人超越時空的限制,回憶過去、表達現在,或是遙想未來。

現在許多商業活動即是透過音樂這樣影響人於無形之間來營造氣氛。電影、電視劇在不同情節襯上相呼應的配樂,賺人熱淚或是毛骨悚然;咖啡廳放著慵懶的爵士樂,讓人放慢生活的步伐;速食店裡則是熱鬧滾滾的音樂,不自覺加快人吃飯的速度,減少佔桌率。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汽車廣告,配合不同的訴求,也配上不同的背景音樂,像是2008年福特汽車廣告曲,歌詞說:「You got the whole world around」,配合廣告告訴你,只要有這台車,你就可以在不順遂時,開車兜風,然後找回真實的自己。而主打女性客戶的裕隆酷比汽車m'car廣告,則是配合郭采潔的歌,對女生說:「有車會讓世界變大,要過好妳的人生,王子才會現身」。廣告劇情配合音樂除引人注意、讓人記得外,更在情感上告訴你,擁有這輛車,你就擁有世界。

因著音樂有這樣影響人於無形的特性,在心理治療當中,有治療師會藉著它來作治療。在個別諮商中,當案主有與人不易建立關係的狀況時,藉由他對於音樂的喜好,可以成為建立關係的媒介。因為相較之下,人對於有共同興趣、喜好的人是較容易互動與親近的。同時,在談話的過程中,案主表達自己對於音樂感受或是歌曲意涵,治療師可以了解他的心理狀態,能發掘他目前在乎的人事物,及其對應的想法、感受或行動。面對有情緒表達困難的案主,音樂創作則能成為他抒發自己情感的管道。有時治療師也透過播放或演奏案主喜歡的曲子,作為案主改變的鼓勵。另外,在肌肉控制的訓練或復健上,重複不變的動作,是令人感到相當乏味的,但是配合音樂的穩定速度,讓人從事反覆相同的練習時,可以維持步調,同時透過不同的曲調可增加趣味性,來減少因無聊而放棄的機率。

在團體及機構中,若是透過合奏或合唱的方式,也能達到心理治療的效果。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Alfred Adler在《自卑與超越》一書中曾說:「生活的意義在於對別人發生興趣以及互助合作」。合奏或合唱是唯有合作才能完成的事情,包括要理解作曲家的心思、要跟從指揮的引導、要與同聲部的團員和諧、要與不同聲部的團員或輪流或共同呈現音樂的主題。這使人在訓練過程中,除了能付出辛勞來學習演奏或演唱技巧外,更能培養彼此傾聽、協調的能力。藉由表演,可以得到成就感,不過,更重要的是,這個付出個人辛勞、投入團體合作的過程類化到日常生活時,能夠幫助人獲得生活的意義。就像電影「修女也瘋狂II」那群頑皮搗蛋的學生,因著合作的過程,找到自己的專長與定位,並且發揮創意與自信,在比賽中有著令人感動不已的演出。從上可知,以音樂作為治療的媒介,無論是個別或團體,都可以帶給人相當大的幫助。

音樂是如此美好,更影響人於無形,而在現今科技發達的日常生活中,人接觸音樂的機會相當多。以前可能就是聽廣播、到教堂作禮拜,或有慶典時請戲班子唱戲,除非自己哼哼唱唱,不然音樂是不會隨著你到處遊走。但從隨身聽的發明開始,到現在的手機、iPod,只要你按下撥放鍵,無時無刻都有各式各樣的音樂相伴,不再受到時間與空間的限制。

從現場、到留聲機、廣播、再到現在多樣的播放工具,科技改變了使用音樂的形式,無形之中也改變了生活。音樂成為跳脫煩悶生活、增添生活樂趣的媒介,譬如說,搭捷運時,人人帶著耳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雖然各種工具的改良,都是希望為人類生活帶來便利,像是電子信箱、即時通、手機,都可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同樣,音樂的可即性增加,也讓人隨時隨地可以享受音樂的美好,但是人類使用這些工具的方式,若一不留神,會使我們失去原先使用這些工具的美意。

音樂承載想像並表達感受想法的能力使人自得其樂,但是自我陶醉的同時,也代表缺乏與生活場域有真實的接觸,在不經意間,我們使用音樂來冷落周遭的人,極端自我享受音樂的同時,卻隔絕其他人的存在。曾幾何時,我們在乎不在生活周遭的人事物,多過每天都會見面的人呢?現今的生活,有太多事物會轉移我們的注意力,對於明星八卦、連續劇進展一清二楚,但是家人、朋友、同事的近況卻常常一問三不知。

音樂除了讓我們跳脫煩悶生活、增添生活樂趣外,更是要讓我們能彼此溝通、互相了解,在投入的過程中共鳴。好好使用音樂是在當心中有話說不出時,聽到有共鳴的曲子,才覺得自己得到理解及認同;心情難過時,就自己哼著歌,邊散步邊哭;與好友相聚時,一同歌唱或演奏。讓音樂僅作為轉移注意、宣洩情感或是增添樂趣,成為自己暫時的出口,會失去它最美的意涵。

對筆者來說,音樂它最美的時刻,是在於歌詠正確的對象以及在過程中,人與人的同心協力。每當想起音樂能對人有這麼美好的影響,聽到餘音繞樑的音樂,筆者常常感恩,謝謝造物主讓我們有曲可以聽、有歌可以唱。而最最感動的就是,不僅僅是聆聽,更是參與在音樂當中,像是在音契服事時,成為其中的一員,當詩班與樂團在指揮的帶領下,各司其職,將每顆音符一同美美地獻給主,讓聽眾聽見讚美主的聲音,而願意加入稱頌主的行列時,真的會說,音樂好得無比。






捐贈戶名:財團法人音契文化藝術基金會
郵局劃撥帳號:19577978
銀行帳號:140-50-199345
(第一商業銀行 圓山分行)
出版者/財團法人音契文化藝術基金會
    音契合唱管絃樂團
發行人/潘 冀   總 編/音契行政中心
美編/建鴻印刷設計 電子報/音契行政中心

...............【
欲取消訂閱本報者請來信】...............